在宁夏吴忠市盐池县,一座银灰色的低温泵阀测试平台在晨光中熠熠生辉。这座全球首座依托液化天然气工厂运行的试验平台,不仅是我国清洁能源技术自主化的一大进步,更凝结着一位“80后”工程师十余年的技术坚守。
4月28日,在北京举行的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,吴忠市政协委员、宁夏天利丰能源利用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主任、低温实验中心副主任陈兵,被授予“全国劳动模范”称号。
从“天府之国”到“塞上江南”,从设计院走进化工厂,从“自治区劳模”到“全国劳动模范”,他用十余年持续攻坚,拼出中国“低温泵阀平台”,在清洁能源技术自主化领域书写了令人瞩目的篇章。
LNG(液化天然气)储运环节中的一个核心装备是低温潜液泵。低温潜液泵作为输送低温液化天然气的特殊泵,属于LNG运输和储存的核心设备,保证LNG储运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。
“长期以来,国内企业需要进口超低温泵,一台设备动辄几百万元,甚至上千万元人民币。”陈兵说。
面对这一“卡脖子”难题,陈兵主动扛起科研重任,发挥模范带头作用,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技术攻关中。
面对国外长期技术垄断,陈兵主持建成国内首套“膜分离+PSA吸附”天然气常温提取高纯氦气装置,纯度达99.999%,实现国内规模化生产,有效缓解稀缺资源氦气(He)供应不足的现状,助力科研、石化、制冷、医疗等领域发展。联合国内知名高校和上海阿波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LNG介质低温泵阀测试平台,实现零下196℃极端环境下设备连续在线测试,技术指标优于国际先进水平。这些突破不仅使天利丰获评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”,更推动我国低温关键核心装备国产化进程。
在“双碳”战略指引下,陈兵团队将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。他主导的天然气净化脱烃项目和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,提升装置产能达25%,年减排二氧化碳超万吨;主持的10余项技改项目构建起绿色低碳生产体系,为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提供技术支撑;他主导的技术创新累计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项、实用新型专利23项,发表论文5篇;主持完成装置工艺及设备技术升级改造10余项,每年为工厂节约成本数千万元。
技术突破的背后,是人才梯队的建设。陈兵深知,科技创新离不开“人”这个关键要素。通过集中专业技能培训、深度专业培训及“以干带学”的模式,围绕自治区产业发展需求,先后培养了30余名技术型人才,为公司向科技型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,也助力区域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“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,要不断夯实基础,努力学习新技术、新技能,带动我们整个技术团队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。”陈兵说。
“这次荣获全国劳模称号,我深切地感受到这既是一份荣誉,更是一份责任。”陈兵表示,将立足工作岗位,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,不断钻研学习,精益求精,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,强化技术攻关,带领工作团队聚焦项目攻关、技术创新,用实际行动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