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只有干部能力‘跟得上’,居民幸福才能‘落得实’。”近年来,银川市金凤区以问题为导向,创新培训形式,通过“问诊式”需求调研、情景化实战练兵、跟岗式实践锻炼,推动社区干部从“经验型”向“专业型”转变。
按需定制,让培训“接地气”。“社区工作千头万绪,我们最需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”“希望少点理论,多点案例分析和互动交流”……在近期金凤区组织部开展的社区干部培训需求调研中,类似的声音频频出现。通过线上征集、一线座谈等形式,共收集到120余条意见建议,归纳出政策解读、矛盾调解、项目管理等五大类需求。
今年来,金凤区通过建立‘需求清单’动态更新机制,结合社区干部岗位、年限、短板等维度,制定《金凤区社区工作者综合能力素质提升实施方案》,定制‘菜单式’课程库,涵盖党建引领、应急管理、群众工作等多个专题,为后续分层分类培训奠定基础,确保‘缺什么补什么’。
靶向施教,让培训“活起来”。“模拟业主委员会选举,有人突然质疑流程违规,该如何应对?”在北京中路街道“无领导小组讨论”现场,12名社区干部正激烈辩论。这样的场景已成为金凤区“实训强基”培训的常态,将培训课堂延伸到信访调解、网格巡查等一线,邀请“金牌书记”成员现场教学,让干部在物业纠纷、应急处突等“沉浸式”培训中提升应变能力。
金凤区委组织部坚持“问题导向、实战为本”原则,以分层分类、精准滴灌为突破口,统筹辖区治理资源,按照“老旧小区治理”“商圈党建联动”等主题,打造14个特色实训示范点,搭建“课堂+现场”“理论+实操”的立体化培训体系。针对优秀社区书记,开设“领导力提升”课程,通过跨区域案例剖析、项目攻坚头脑风暴等方式,推动治理思维迭代升级;针对新入职社区工作者,设置“岗前实训”成长包,在金牌书记指导下参与矛盾纠纷调解、网格巡查等一线任务。上海西路街道馨和苑社区副书记邵晓慧在银新苑南社区跟岗期间,创新引入“党建+慈善”模式,联动社会组织开设育婴师培训课程,惠及居民200余人次;针对社区工作者,打破“填鸭式”教学定式,通过情景模拟、线上平台等形式,邀请资深讲师系统性讲解考试大纲及历年真题解析,助力提升业务能力,培养“一专多能”社区工作全科人才。
跟岗练兵,让后备“强根基”。“在五星级社区跟岗两个月,我学会了巧用‘一书三单’整合共建资源。”满城北街街道中强巷社区副书记杨波感慨地说。
金凤区建立“金牌书记+青雁书记+后备干部”三级帮带机制,自2024年起,选派5批49名低星级社区副书记(后备干部)到高星级社区“贴身学习”,由导师全程指导项目策划、矛盾调处等实务,90%实现能力考核“提档升级”。同时,实施“蓄水池计划”,动态储备后备干部200余人,通过列席社区会议、参与重点项目等方式压担子。满城北街街道立交桥社区党委书记张紫娇在“书记擂台赛”中斩获冠军,全方位展示90后社区书记风采。
“基层治理关键在人,我们将以‘全链条培养’推动社区干部队伍提质增效。”金凤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依托长城花园、五里湖畔社区2个实训主阵地及多点实训平台,全年推进社区干部全员轮训2批次,力争持证率达45%以上。深化“青苗培优”计划,实施新任职副书记“跟岗锻炼+导师帮带”工程,通过精准施训、结对帮带提升实战能力,以专业化队伍建设赋能“首府核心”品质社区创建,聚力打造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样板。
从“需求清单”到“成长档案”,从“跟岗练兵”到“擂台比武”,金凤区以系统性思维破解社区干部能力短板,正走出一条“精准赋能、梯队储备、长效发展”的基层治理新路径。